住建部表示「动则必快,动则必成」,明年房地产工作狠抓落实,释放了哪些信号?

当前位置:首页 > 业内观点 来源:威海房产网时间:2024-03-19 08:15:27

住建部定调,透露房地产发展四大信号

2月24日,住建部再次为2022年房地产发展定调,在“房住不炒”主基调下,因时制宜给出了政策方向。事实上,相关部门的多次表态,既体现出行业出现的阶段性问题需要解决,又相当于再度明确房地产“支柱产业”地位不变。

这次发布会,全场贯穿一个“稳”字。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楼市维稳,保障民生”是主线,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是目标。在笔者看来,住建部此次再谈房地产,说了四句“关键话”,亦是四个重要信号。

第一句,精调控。“增强调控政策的精准性和协调性”,这是过去“因城施策”“调控联动”两大提法的“加强版”。重点做到三个“加强”:一是加强土地、金融和市场监管等政策的协同,二是加强部、省、市的调控联动,三是加强对城市“一城一策”政策的指导和监督。日前出台的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新规就体现了这一思路,其在全国层面统一安排,各地将因企施策、“一城一策”进行资金监管。

当然,后期地方政府预计会出台精细化程度更高的配套政策,不排除出现“一区一策”或者“一县一策”。但仍需强调“联动”,可以理解为住建部、央行、银保监会、自然资源部等各部委之间将协同推进,在“一盘棋”思维下,超前筹划,发挥政策“组合拳”中先“组合”后出“拳”的优势。

第二句,稳预期。“保障刚性住房需求,满足合理的改善性住房需求”。这意味着将继续激活购房需求,恢复基本面“稳预期”。有了“因城施策”的前提,各地可根据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灵活调整政策。据不完全统计,年初至今,超40城出台稳定楼市新政,涉及降首付、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发放购房补贴等方面。未来从三孩家庭等角度看,可能会适度释放以二套房、大户型房为主的改善性需求。事实上,针对刚需和改善性需求,适度调整过于严格的限制性政策已在进行中。

第三句,保交付。“以‘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为首要目标”。这“三保”去年底正式提出,此次再提“三保”是首要目标,是住建部对个别房企因债务违约所引发的项目逾期交付风险的再次“亮剑”,即“坚决有力处置”。

众所周知,2022年是房企偿债高峰期,到期债务近万亿元。今年以来,并购贷登场、银行间债券融资放行,都是缓解流动性压力,防风险,助力行业跨越信心修复期的举措。但核心就一条,维护购房群众合法权益。购房者不该为房企过去过度金融化引发的恶果买单,交楼、民生、稳定三者辨证统一,要压实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属地政府管理责任,维护社会稳定。

第四句,护大盘。“努力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发挥积极作用”。或许,这是从业者希望听到的,也是住建部首次提出的新定位。在笔者看来,这是对“房地产是支柱产业”定位的新延伸,意味着有望看到更多稳定市场的政策出台。稳住房地产市场,助力行业从粗放式发展转为精细化管理,适度去金融化,提升产品力,同时激活存量市场,有助于从居住领域护经济大盘。

不短视,从长计议,不再靠房地产短期刺激经济景气度,但不是经济增长不需要房地产。结合行业现状来看,调整态势仍在深化,但是在调控政策坚持连续性和稳定性下的调整,“稳”,从来都是主旋律。

重磅!房地产登上新闻联播!住建部部长亲自发声,2022年楼市大局稳了!

近日,一条关于房地产市场的新闻报道,罕见登上了央视播出的《新闻联播》!

该报道主题为《多措并举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健康发展》,在总时长30分钟的新闻联播栏目里,足足占据了2分28秒,可见其重视程度!

报道中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提出若干要求,如何发挥好住房和城乡建设在稳增长、扩内需中的作用,并且详细介绍了央视记者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的专访。

注意,现在这个时间点十分微妙,一来是2021年的总结,二来是2022年定调!可以说,高层已经完完整整、全全面面的给明年的楼市,定了一个调!

最近高层对房地产领域的表述不少,央行、财政部、发改委等等相关领导,最近都有提到房地产。

但是住建部才是房地产直管部门,所以王部长对房地产的观点,自然极具信号意义。

下面和我一起来看重点内容:

①、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工具和手段,加强预期引导,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②、继续稳妥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落实城市主体责任,强化省级政府监督指导责任,保障刚性住房需求,满足合理的改善性住房需求。

③、明年将进一步增强调控政策的协调性、精准性,加强金融、土地、市场监管等调控政策的协同。加强部省市县调控联动,加强对城市调控工作“一对一”的指导监督。

④、要坚决有力处置个别头部房地产企业房地产项目逾期交付风险,以“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为首要目标,按照省市统筹的工作要求,以法治化市场化为原则,确保社会稳定、国家和群众利益不受损失。

这么多文字是不是看着十分杂乱,别急听我慢慢给你分析。

首先,对房地产有了明确的定性:住房和城乡建设是最大的国内消费市场!

这和“房地产是支柱行业”是一样的,属于大家都懂,但之前没人会说的“大实话”。

一个家庭,买台电视多少钱?买辆车多少钱?买套房子多少钱?显而易见,房地产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市场。

问题在于以前,只要谈到房地产就要抑制,谈到消费就要促进。如今房地产就是消费了,这个定性,意义很大。

图源网络

何况还提到了,房地产是稳增长扩内需、建设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领域。

其次,确保房地产不能崩盘:促进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定性明确以后,那自然就要保证市场的平稳运行,恒大这种事件,也只能是“个案”,否则必然会有经济风险等系统性影响。

所以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是必须的。

再者,2022年的楼市调控政策的基调确定了:保持调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这就意味着,当下楼市调控不会出现大规模的变化,那些想着明年放松限购的人,可以省省。

但同时,又提到要增强调控政策的协调性、精准性,各部门的调控要协调,避免出现今年一些部门“矫枉过正”的情况;

同时也要提高精准性,这是对应“因城施策”,预计未来一个县、一个区都将有不同的调控政策。

最后,2022年的住房和城乡建设方法有了: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同时增加信心!

稳,从来都是一个中性词,在房地产过热的时候,稳的意思就是要降温;而房地产过冷的时候,稳的意思就是要升温。

这也是为什么,会提到增信心。

现在,确实挺缺信心的!开发商对未来没信心,购房者对买房也没信心。这一点,2022年要有改变。

但这一定不意味着以往的那种“大水漫灌”又要来,部长依然提到过去“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的房地产开发经营模式不可持续,这也意味着三道红线、两集中模式不会退出。

对于今年就没撑过来的开发商,王部长也表态:会坚决有力处置个别头部房地产企业地产项目逾期交付风险。

这么一来,买了恒大、新力、花样年、佳兆业等暴雷房企房子的市民,可以稍微放下心了。

在采访末尾,王部长再次强调:如今房地产市场的基本面没有变,住房需求依然旺盛。

目前仍属于快速城镇化阶段,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1100万以上,带来大量新增住房需求。

一个城市的基本面,就是人口!有了人口,那何愁没有发展。

除了人口迁移带来的住房需求,还有老旧住房改善的需求。虽然中国现在看起来房子已经很多,但能用、好用的房子,还是非常缺乏。

所以现在找准板块、挑对楼盘、依然十分值得。

另外,在24日下午召开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1年第四季度(总第95次)例会上,同样也值得关注。

国金证券认为,中国央行2021年四季度例会政策态度更加积极,强调货币政策“稳字当头”、“更加主动有为”。

例会强调,“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与逆周期调节相结合”,相较近期央行党委会议表态,“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政策设计”,“稳”的态度更为明确!

说了这么多,其实用“稳”就能完全概括!

此后楼市不会大涨、也不会大跌,保持平稳发展才是正途。

房地产政策调控新信号出现,南京有二手房东连夜跳价 100 万,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最近,南京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一些二手房房东在听到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等部门放出利好信号后,突然提高了挂牌价,有的甚至连夜跳价100万元。这是不是意味着南京的楼市已经走出了低迷,开始回暖了呢?哪些信息值得关注?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吧。


一、南京有二手房东连夜跳价100万是怎么回事?

其实,这种涨价行为并不代表市场真实的供求关系,而只是一些房东的心理预期。从数据上看,南京的新房和二手房成交量都在连续下跌,库存量也在增加。这说明市场仍然处于低位运行,买卖双方的心态都不稳定。

那么,为什么有些房东会突然涨价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受到政策利好的刺激

最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等部门都表态要稳定房地产市场,放宽一些限购、限贷、限售等政策。这让一些房东觉得市场会有所回升,于是抓住机会提高挂牌价,试图获取更高的收益。

2、受到新房价格的影响

由于新房供应紧张,一些热门楼盘出现了热销现象,价格也相对较高。这让一些二手房房东觉得自己的房子也值钱了,于是跟着涨价,希望能够卖出一个好价钱。

3、受到小区均价的影响

一些老旧小区的二手房价格相对较低,但由于地段优势或者改造升级等因素,有可能会有较大的增值空间。这让一些房东觉得自己的房子被低估了,于是提高挂牌价,希望能够抬高小区均价。

4、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

一些房东可能并不急于卖房,而是想要看看市场的反应。他们可能会故意抬高挂牌价,来测试买家的心理底线和支付能力。如果有人愿意出高价买单,他们就赚了;如果没有人问津,他们也不会亏。

总之,南京二手房房东连夜跳价100万,并不代表市场真正回暖了。这只是一种心理预期和试探行为,并不能反映市场真实的供求关系和价格水平。如果你想要买卖二手房,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经济能力来决定,不要盲目跟风或者被忽悠。


二、哪些房地产信息值得关注?

据新华社消息,2023年7月24日,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房地产领域,也有不少的安排。按照相关的部署,释放了哪些房地产信号呢?哪些信息值得关注呢?

1、房企要抓紧自救

之前中央施行的一直是“三道红线”政策,受此影响很多开发商的融资渠道相较之前有所减少,当房企手头没有了足够可用资金时,他们便不能很好的维持项目建设。此时期房的烂尾风险急剧增加,而买到了烂尾楼的大家,要不想个人征信受到不良影响,即便不能住房也得按时按量的偿还住房贷款直至还清。后来国家层面施行了“金融16条”方案,但总的来看只有那些大型房企的融资量增加了,反观那些中小型开发商,依旧没有足够的可用资金。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央层面提出了各大房企要抓紧时间自救的言论,毕竟国家的可用资金数量是一定的。这里说到的自救,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在于他们自己,也就是说房企的转型发展要加快。

2、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

一套房子的价值不菲,这一点在楼市全面遇冷的情况下我们也能体会得到,一般家庭买房即便想全款很多时候也无能为力。要想满足大家的住房需求,国家层面虽然做不到将房价降低至人人都能买得起,但也可以想办法增加大家的融资渠道。最根本的方式方法之一,就是全面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建设,租赁者虽然得不到住宅的产权,但能暂时以更低的价格,租赁到更有保障的住宅。未来市面上的保障性租赁住房,相较之前会增加一些,此时大家的住房,就有了更加充足的保障。

3、给予刚需和改善型住房刚需家庭更多的补助

据国家统计局颁布的数据看,当前我国城镇家庭的住房拥有率高达96%,户均拥有房产数量比1.5套还要多。很明显时至今日有真正住房需求,却还没有买房的家庭,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自己手头的积蓄没有办法满足自己的野心。考虑到这一点,我国有关部门给予了那些有真正住房需求的家庭,更多政策方面的利好。比如说降低首付比例、降低房贷利息等等,不管怎么说人们购房的成本相较之前减少后,那些手头积蓄不足的刚需,距离买房就更近了一步。


个人看法:

在当前经济环境和社会背景下,房地产市场的稳定与健康发展对于整个国家的经济稳定和社会和谐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政策未再一味强调“房住不炒”,这表明政府可能更加注重实际情况,将更加灵活地调控不同城市和地区的房地产市场。其次,化解房地产风险依然是下半年重点工作,这体现了政府在房地产调控方面的坚定态度。另外,政策强调要适应我国房地产发生的重大变化,这反映了政府对于市场动态的高度关注。政策中提及支持刚需和改善型购房者,以及解决年轻人住房难题,是值得肯定的举措。

绷紧调控这根弦 完善政策工具箱 房地产座谈会释放什么信号?

据新华社报道,12月3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召开座谈会上强调,坚定不移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谋划好“十四五”时期住房工作,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有效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

这是继7月24日房地产座谈会后,第二次房地产相关工作座谈会;两次同时提到“时刻绷紧房地产市场调控这根弦”。业内人士认为,此次会议对既有的调控政策给予肯定,但也有新的信号释放,其中不断完善的政策工具箱,则是房地产严格调控的政策导向。

肯定前期调控效果,严控的大方向不变

据新华社报道,12月3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召开座谈会上再次强调,要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时刻绷紧房地产市场调控这根弦,从实际出发不断完善政策工具箱,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其中,“时刻绷紧房地产市场调控这根弦”已是今年第二次提及。据新华社此前报道,7月24日主持召开房地产工作座谈会上曾提出,要坚持问题导向,高度重视当前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时刻绷紧房地产调控这根弦,坚定不移推进落实好长效机制。要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稳住存量、严控增量,防止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而彼时,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杭州、沈阳、成都、宁波、长沙等10个城市人民政府负责人参加座谈会。

此后,房企融资的监管持续加强。8月20日,央行、住建部召开座谈会,形成了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三道红线”的监管新规由此在业界流传。

对于12月3日房地产相关工作座谈会上高层的发声,建诚晟业联合创始人苑承建解读称,与之前的表述精神类似,再次强调“三稳”目标、夯实城市主体责任,加强房地产金融调控,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手段等调控主基调。可以看出,中央对前期市场调控效果给予了肯定,而且要继续坚持深入,政策大方向不会改变。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也认为,高层此次表态是对既有的调控政策和房地产市场发展给予了肯定,后续也将延续。总结起来包括:在房地产定位方面,将继续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在房地产和宏观经济的关系方面,继续强调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在房地产调控方面,提出了要完善政策工具箱,这也再次印证房地产市场严管的政策导向。

保障性租赁住房成为着力点,落实力度将加大

此次会议强调,要加强“十四五”时期住房发展顶层设计,研究好住房市场和住房保障两个体系,更好发挥规划的导向作用;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加强日常监管,促进住房租赁市场健康发展。

对于租赁住房,在11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到,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完善土地出让收入分配机制,探索支持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按照规划建设租赁住房,完善长租房政策,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

对此,严跃进认为,“十四五”期间房地产市场有很多新的特点,比如住房市场和住房保障的双体系建立,这有助于真正切合不同群体的住房需求,尤其是租赁市场的发展将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值得关注的,要以保障性租赁住房为着力点,完善基础性制度和支持政策,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要处理好基本保障和非基本保障的关系,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着力解决困难群体和新市民住房问题。

从表述的内容来看,严跃进认为,过去有“政策性租赁住房”的表述,而现在是“保障性租赁住房”,这使得租赁住房的定位更加清晰。这也是提高了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地位,对于租赁住房市场具有积极的作用。

苑承建则解读称,目前租房(特别是长租公寓)领域暴雷频发。此次座谈会强调处理好基本保障与非基本保障、政府与市场,以及中央与地方等多层次关系,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落实城市主体责任。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在土地多渠道供应、集体用地建设租赁用房、租赁价格和租金托管等相关领域的政策落实力度还会加大。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下半年以来,已有深圳、杭州、武汉、成都、重庆、西安等多地发布加强住房租赁市场监管新规。

坚持不搞“一刀切”,房价异动城市或面临收紧

在此次座谈会上还提出,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既强化政府保障作用,也要积极运用市场化手段;要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坚持不搞“一刀切”,鼓励和指导城市政府因地制宜,完善住房保障方式,落实好城市主体责任。

对此,苑承建进一步分析表示,此次再度强调城市主体责任,结合下半年以来杭州、成都、宁波、西安等城市政策环境收紧来看,今后各地因城施策力度或将进一步加大,短期内热点城市因房价、地价波动导致政策收紧的情况还会进一步出现。同时,在房地产金融调控取得成效之后,供需两端监管仍将进一步加强。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每次高层的表态,都并非穴来风,年底个别地方出现的“万人抢房”“众筹打新”等现象再次引起监管部门的警觉。又比如,今年8月16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发表文章指出,房地产泡沫是威胁金融安全的最大“灰犀牛”。而在11月30日,郭树清在文章中再次提及,房地产是现阶段我国金融风险方面最大的“灰犀牛”。

对于未来调控政策走向,苑承建分析称,房地产市场政策环境短期内仍将维持调控力度不变,热点城市继续针对性收紧。而中长期将贯彻落实“十四五”时期住房工作规划。“房住不炒”“因城施策”仍是总体精神,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是总体目标,房价平稳是政策的出发点。

三个月内住建部“敲打”13城,楼市调控释放哪些信号?

2021年以来,中国持续传出严控楼市的信号。自1月下旬,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赴深圳、上海调研,三个月内,住建部已调研督导或约谈了13个城市。资料图:楼市。 4月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倪虹约谈广州、合肥、宁波、东莞、南通5个城市政府负责人。倪虹指出,城市政府要紧盯新情况新问题,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精准调控,坚决遏制投机炒房,引导好预期,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 在此之前,倪虹分别在今年1月和2月份前往深圳、上海、北京调研督导房地产调控工作。3月初,他又带队赴杭州、无锡调研督导。3月下旬,倪虹带队赴成都和西安调研督导;3月25日,住建部再派出督导组赴南昌现场督导房地产调控工作。 梳理今年以来

业内观点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