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政府还是不愿意降地价,明明现在拍地的基本上是城投公司?

当前位置:首页 > 业内观点 来源:威海房产网时间:2023-08-10 11:24:43

为什么要禁止开发商降地价?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迅速,但却存在一些开发商非法降价销售的情况。针对这一现象,政府明确表示要禁止开发商降低房价。那么我们为什么要禁止开发商降低房价,非法降低房价会带来哪些后果呢?下面从几个方面进行分点阐述。
一、破坏市场稳定房价是市场自由浮动的,开发商随意降价可能引发其他开发商跟风降价,从而导致整个房地产市场陷入混乱。此时,消费者的信心会受到极大的打击,不仅导致市场失去稳定性,而且可能会让购房者承担开发商无法满足的房贷和利息。
二、损害消费者权益开发商非法降价销售,虽然可以吸引一部分消费者选房,但却损害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如果开发商在交易过程中出现逃税或是以不正当手段获取了利润,不仅会损害消费者资金利益,而且也会损害公众的社会利益


三、影响行业可持续发展如果开发商通过不正当竞争手段非法降价销售,不仅会导致市场稳定性下降,还会对整个房地产行业造成负面影响。这将使得其他开发商也无法通过合法手段获取利润,从而进一步破坏整个行业的市场秩序,最终可能导致行业垮台。
四、扰乱市场价格信号开发商非法降价销售,不仅会扰乱市场价格信号,也会对整个经济体系造成重大风险。此时,政府不得不介入干预,最终可能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总之,我们不应该容忍开发商非法降价销售现象。一旦发现相关情况,将严格追究开发商的法律责任,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制裁。只有通过加强监管,保障市场稳定性和消费者权益,才能实现房地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为什么不自己融资,而让城投公司进行融资呢?

主要是因为区县市级政 府不能直接出来举债或者做担保,如果需要融资发展的话就只能以城投名义融资。但是公司所融的的资金款项均是用于地方民生工程项目。还款也是国资还,这其中风险还是很小的。而且公司也会利用自己专业的风控措施来避免项目中可以会出现的风险,这更是大大降低了投资人的投资风险。

财政部禁止国企购地虚增土地出让金,城投拿地意愿或进一步下降


财政部近日发布关于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严控一般性支出的通知称,严禁地方政府举债储备土地,不得通过国企购地等方式虚增土地出让收入。分析师认为,此举旨在进一步控制隐性债务,约束地方城投企业拿地行为。
今年以来,受到楼市持续低迷影响,土地出让收入出现明显下滑。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1-8月,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3704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8.5%。与此同时,国企和地方城投平台拿地的现象明显增加。
中国指数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百强房企拿地中,国企数量为37家,2021年上升至58家,进入2022年后,这一数量进一步上升至79家。克而瑞研究中心数据显示,自2021年2月至2022年7月,实行土地出让“两集中”( 集中发布出让公告、集中组织出让活动)的22个重点城市出让的近四成地块由地方城投公司获取,其底价拿地的金额占比达到近八成。
项目开发慢、入市率低,地方城投平台拿地意愿下降
申万宏源首席债券分析师孟祥娟在一篇研究报告中指出,财政部此举主要是为了挤压财政泡沫,严控隐性债务,这一政策对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的国企影响较小,主要是对以兜底为主的城投拿地行为及举债拿地行为进行约束。
天风证券固守首席分析师孙彬彬表示,在土地市场不景气时,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城投公司购地盘活土地市场,但没有实际用途、实际项目或者城投没有开发能力长期不开发土地,当期的土地出让收入却形成增量,后续地方政府可能通过其他形式将这部分收入返还城投,形成收入空转,从而虚增财政收入。
审计署曾披露,全国审计机关2014年开展的全国土地出让收支和耕地保护情况审计发现,存在通过收入空转等方式虚增土地出让收入1400多亿元的现象。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对界面新闻称,一些地方国企拿地实际上就是一个“走账”的过程,财政部此时出台这一要求,说明虽然当前地方财政压力较大,但对以国企名义拿地来变相做大土地出让收入的做法依然不可容忍。
财政部在发给各中央预算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的通知中称,不得通过国企购地等方式虚增土地出让收入,不得巧立名目虚增财政收入,弥补财政收入缺口。进一步规范地方事业单位债务管控,建立严格的举债审批制度,禁止新增各类隐性债务,切实防范事业单位债务风险。文件还要求,加强对属地虚增财政收入的监测,发现一起、处理一起、问责一起。
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全国范围内仅有约20%的城投公司具备房地产项目开发的经验和能力。该研究院抽样调查发现,2021年第二、三批次所有广州城投托底的地块均未开盘入市,甚至几乎尚未有项目进入规划方案设计阶段。城投托底拿地的背后,不是为了从项目开发中获利,而是出于稳定土地收入的考虑。
从公开信息来看,不少拿地的城投企业的确存在开工迟缓、开发意愿和经验不足的问题。比如,据克而瑞统计,在2021年第一批成交地块中,规模房企拿地开工率高达61%,而平台类公司拿地开工率仅23%。
孟祥娟进一步表示,对于城投拿地占比较高的地区,需关注其后续土地市场景气度及城投债务到期压力。对于非税收入及土地出让收入占比较高的地区,需关注土地出让金虚增水分挤出后地区财政表现及支出情况。
据申万宏源证券统计,2022年上半年,江西省、湖南省、湖北省、四川省、山东省等6省的城投拿地比例较高,分别为32.21%、31.16%、24.84%、24.01%、21.21%,均在20%以上。从土地依赖度来看,2021年,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比低于70%,且土地出让金收入超过地方政府一般预算收入90%的省级行政区有5个,分别为湖南省、贵州省、江西省、四川省、安徽省,其中湖南省土地收入占比最高,达110.91%。
值得注意的是,在财政部对国企购地加强监管的同时,从实际市场动向来看,国企和城投企业自身的拿地意愿也在下降。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在今年已完成第三批次供地的13个城市中,央(国)企+混合所有制企业总投资金额由一、二批次的约1950亿元降至三批次的约1450亿元,投资金额占比更是由一、二批次的超过50%下降至三批次的37%。
克而瑞表示,在目前大部分城市楼市不及预期的情况下,居民购买意愿不足,对于城投类公司来说,在项目开发能力、运营能力都不及规模房企的情况下,实现快速去化的难度可谓“更上一层楼”,这是目前城投类公司托底意愿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国家搞过6-7次房价调控,为什么房价没有下降

“房价越调控越上涨,人们不禁要问:究竟有没有法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在昨日江苏省国土厅举的“6·25全国土地日”高层论坛上,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的宋林飞教授发出如此忧言。在他看来,房价如此“空调”下去,必将带来巨大负面影响。而目前“房价与宏观调控反方向运行”这一“怪现状”已经到了非扭转不可的地步。宋林飞认为,房价之所以屡调不下,主要是因为当前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面临四大挑战:价格泡沫增多;土地管理弊端突出;暴利与腐败蔓延不止;住房保障力度不足。 顽疾一:目前楼市泡沫膨胀 应对:政府干预给房价挤水分 2005年,北京房价上涨21%;2006年,广州房价上涨22%;2007年南京房价同样快速上涨:4月

政府部门是希望房价上涨,还是房价下跌?

房地产到现在一直都是热门讨论的话题,房价的上涨或者是减少也是人们所一直关心的,那么作为政府在房价这一方面他们是希望上涨还是房价下跌呢因为能够升值,已经买过房子的人可能希望房价能够出现上涨。而没有买过房子的人为了买房,很可能是希望房价能够有所下跌,但是房价的变化还是要根据市场的发展来决定的。

对于政府来说,主观上政府是希望房价能够上涨的,但是客观上政府更加希望可能是房价能够维持在一个稳定的幅度上涨。因为政府的经济来源是税收且更多的来源在于房地产方面,而作为房地产公司如果房价能够上涨,那么他们赚取的钱更多国家的税收也会相对于增加。当然如果政府对于房价这一件事不闻不问任凭房价上升,可能会影响到通货膨胀让房价增长到一个不可调控的高度,也让房地产商受到不可挽回的损失。

而由于疫情的影响房地产市场处于走低阶段,更多购房者都由于疫情方面推迟了原本的购房计划。但是对于土地的价格一直都是只升不长的,而对于房价方面政府部门他们是希望房价上涨的,因为国家财政的来源主要是靠税收而大公司交的税更多。并不是所有的财政项目都能够获得较大的利润,房地产方面却一直都能处于稳定的状态,而且为了国家快速的发展国家经济方面当然是需要靠着房价的上涨来提高房地产方面的税收。因为房价的上涨不仅体现了现在国民购房的一个需求也体现了房地产商的重要性,而越来越多的人买房不住房也更增加了房地产商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因为房子一直以来都是可以增值的,即使已经购买了房子不住,但是放在那里他就可以保持上涨趋势。如果在一块地段好的地区买了房子的话,那么它的升值情况就会更加明显,随着地区的发展每个地区的房价也是会有多多少少有不同的改变。作为政府他们会稳定房价然后逐步上升,这样一来他们的税收可以增加也不用让房地产商承受更多的压力。房价的上升和下降都能够更好地彰显国民幸福指数,只要有一个房子有一个家,就能够增加在一个地区的归属感。而作为人口基数较大的国家,房子的数量也取决于我们的人口数量。

业内观点本月排行